西望洋聖堂
艾咪莉‧勃朗特,於1847年發表了《咆哮山莊》,但《咆哮山莊》的出版曾一度落入沉默的角落。
然而,艾咪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不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處神似她筆下那令人情絲縈繞的地方。誠然,在她落筆之前,主教山小堂早已成形。“我在那溫和的天空下面,在這三塊墓碑前留連;望著飛蛾在石南叢和蘭鈴花中撲飛,聽著柔風在草間吹動。” 教堂四周幽靜彌漫,百年的光陰裡,眼前拔地倚天的古樹,一點也不輸給誠心禱告的信徒。
往事濃淡,色如清,已輕。建造這樣一座教堂,據說最初是為謝神靈保佑,還愿而建的。雖然履行諾言的葡萄牙航海者和彌撒祈禱的在澳葡兵已不在,時常關閉的教堂也少了信徒禱告時的身影,然彌足珍貴的是這座教堂依舊體現著神性與人性的光芒。教堂山腳下有“以步行表覲見”的告示,足見了主教山小堂在信徒心目中的超然地位。
經年悲喜,淨如鏡,已靜。獨特的石階左右環抱之下的圣母淡淡的微笑着。不同於不遠處成蔭處下那象徵基督教的十字架,這路德聖母岩洞賦予這個地方獨特之處──聖母在法蘭西路德城內,當眾顯靈的情景在浮雕上安然的重演著;供信徒祈禱的烙滿歲月印記的長石板;沈默的刻有葡文的古銅墓碑,還有安眠於此的約翰鮑連那主教。
相比澳門眾多向信徒敞開大門的教堂,主教山小堂則選擇了“沈默”。或許沈默,是最好的訴說。
編輯的話:
主教山上的西望洋聖堂本來也是在本站設計的『澳門一日遊』系列景點之內的一個十分之著名的澳門景點。但是經過考慮最後無法編入澳門一日遊的路線是由於其很難順暢地連貫到接下來的景點。但如果大家對此畸點有興趣,可以在『漫步古城』的路線上經過『亞婆井』時轉行『亞婆井街上山,見『明珠台』右轉上主教山便見西望洋教堂。這個景點一來一回可能比原有路線多花上一個多小時,不過能看南灣美景,也是值得。
延申閱讀:
1. 澳門一日遊攻略之漫步古城
2. 媽閣廟
3. 海事博物館
4. 阿拉伯風情的港務局大樓
5. 鄭家大屋
6. 亞婆井
7. 聖老楞佐教堂
8. 崗頂劇院
9. 聖奧斯定教堂
10. 崗頂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