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面悟空每每遇到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總要跺一跺腳,用金箍棒敲一敲地面,這個時候就會有個老爺爺摸著頭極其難受地從地面跳出來問大聖爺有何貴幹。這個老爺爺就是我們熟悉的土地神。在現實生活中,土地神爺爺可不會隨便跑出來跟我們打招呼。
永福古社
在昔日的城埠農村,土地廟到處都有供奉,其普遍程度相當於泰國的四面佛。澳門也是如此,在澳門土地廟遍佈整個澳門,昔日的澳門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種地,名符其實的靠地吃飯。因而土地肥沃成了農民最大的心願,那時候土地神是澳門人寄託豐收的希望。
而澳門最古老的土地廟就是沙梨頭的“永福古社”。相傳建於宋朝末年,迄今已經七百餘年了,是澳門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廟。關於土地廟的建立,背後還有一段血淚史,宋朝末年,南宋的政治中心一度移到福州,這一時期,很多有愛國主義傳統的福州人都投身於南宋的軍隊報效國家。可是天不從人願,不久之後南宋軍隊又被迫退到廣東。1279年,在澳門半島面臨伶仃洋與崖門之間的一段海域,成為南宋軍隊與元軍最後決戰的大戰場,當時雲水翻騰,山河變色,幾千艘宋元戰艦互相廝殺,數十萬南宋軍民葬身海底,自此大宋滅亡,江山易主。
然而政權的覆滅不代表血脈的斷絕,當時仍然有很多福州南宋軍民幸運避過一劫,宋亡以後他們在澳門半島上隱姓埋名,落地生根,成了澳門早期的土著居民。即使避過一劫他們也不忘先祖,但是由於當時已經是元朝的統治,他們不能光明正大的築寺廟供奉先祖,於是他們就建了很多的土地廟,“永福古社”等以此來紀念祖先。而時至今日,“永福古社”成了現代研究福州人在澳門的寶貴歷史資料。
編輯的話:
永福古社,這是一個我們一直想介紹的主題,因為這是一個不是很多人知的古蹟,亦是一個很充滿傳奇的古蹟,傳說當年南宋的末代皇帝與其王族隱姓埋名於此繼續繁衍下去,而永福古社為趙氏王族的宗祠,因逃避元軍需掩人耳目,而以土地廟的形式設立,細心查看廟內的的匾額和石埤,或會找到一些線索。(而另一說是宋帝漂流至深圳的赤灣,詳參見Yo地鐵的介紹。)
永福古社的地點是在澳門沙梨頭鬧市之中一個較為隱閉之處,平日遊人不多,其另一通道是從【土地古廟】的大石後通住白鴿巢公園的後山,過去一直被公園封閉,由於近年公園從新修復此”祕密通道”筆者誤打誤撞的發現了此古社,再從各種文獻之中了解到此古社低調而不凡的來歷,希望通過這窗口與大家分享。
關於拍攝神祉,其實筆者一直很忌諱,那是由於筆者奶奶很嚴厲的禁止使用鏡頭對著祖先,那是對神祉的尊重,可從本站的其他關於廟宇的文章中見到我們從來避諱正面拍攝神像或廟宇的內部。但今次卻破格拍攝福永古社的神像和石埤是由於筆者認為這是一件很直得記錄的文物,以及宋代趙氏王族聚居澳門的珍貴資料,因此拍攝前在廟內向神祉誠心祈求獲得拍攝。希望亦順道向看官們傳達當遊覽廟宇時,不論是信仰與否也該對該地人、事、物保持尊重,攝影、宣鬧、污染亦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