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遺法於2014年3月1日實施在即,將會有很多『文化遺產保護』、『舊城改造』、『舊工廠改建』等議提澳門受到關於,因此yoliving也關注澳門周邊城對這文化建設的發展。這一次我們來到了『深圳』,這裡有一個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是一個中國最大型的建築雙年展,據一些長年關注此展覽的城市規劃界朋友介紹,這個展覽都會提供很多業界前瞻性的想法,在過去兩年也有部分已落實在深圳的建設當中,所以對業界和城市發展具有影響力。
UABB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Architecture) 本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分為A、B兩個展場,落地蛇口「一區兩點」,即一區是蛇口工業區,兩點分別是A館-價值工廠(原來廣東浮法玻璃廠),B館-文獻倉庫(蛇口碼頭舊倉)。本屆展覽首次由兩個策展團隊---奧雷•伯曼團隊與李翔甯+傑夫裡•詹森團隊圍繞展覽主題「城市邊緣」(Urban Border)合作策展,因雙方策展內容豐富多樣、風格明確,本屆雙城雙年展(深圳)被預測為歷年來「最具看點的一屆」。
由於拍攝的照片較多,經過篩選整理之後Yoliving也會把『價值工廠』和『文獻倉庫』分為兩篇介紹。
展廳分為多個區域,不同主題 關於此展覽,官方發報了六大亮點,引用如下:
亮點一:A館-挖掘舊房之美 工業廠房再利用 本屆雙城雙年展的A館-價值工廠,一反傳統的展覽形式,而是通過改造已經停產的工業廠房,將其改造過程和成果作為本屆展覽最大的展品。 據悉,A館原為已經停產的廣東浮法玻璃廠,通過2013雙城雙年展(深圳)創意總監奧雷•伯曼及其團隊的改造,使玻璃廠老建築「改頭換面」。 奧雷•伯曼介紹,整個改造是在老廠房的基礎上,建造新的建築,以實現工業工廠價值的重新使用。 在價值工廠裡,來自世界各地的逾30個專案夥伴將呈現豐富多樣的活動,如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國立21世紀藝術博物館(MAXXI)、聖保羅國際建築雙年展、麻省理工學院(MIT)、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荷蘭貝爾拉格學院,以及深圳當地的設計機構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以國際視野探討各領域所關注的城市問題。 據介紹,展覽期間的工廠同時也是開始產生創意的「價值工廠」,世界著名設計藝術機構將受邀駐場創作和展示產品。
亮點二:B館-時間軸打造知識文獻倉庫 展覽的B館-文獻倉庫原為蛇口碼頭舊倉庫,是蛇口工業區開發建設最早的倉庫之一,改造後成為專注學術性和文獻性的文獻倉庫,沿時間軸收集展示歷史上的「城市邊緣」主題案例。據介紹,B館目前收集了14例城市案例研究,從深港邊界問題延伸至全世界各地關於「城市邊緣」的實踐專案。
策展團隊還邀請了來自于不同國家的建築師、規劃師、社會學家、演出者和攝影師等跨學科參展者,用眾多的案例、影片、多媒體及研究專案呈現多種狀態下的城市邊緣。 2013雙城雙年展(深圳)學術總監傑夫裡•詹森介紹,文獻倉庫所在地本身就是真正的城市邊緣,希望通過探討,使其在整個地區的改革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亮點三:深港合作互動 關注邊緣/邊界 作為全球唯一一個以城市或城市化為固定主題的兩年一度的展覽,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一直關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問題。此次由深港合作提出的本屆主題「城市邊緣」,尤其契合深港兩個城市在全球地緣和歷史進程中的位置,以及雙城之間存在的邊界互動情形。
在B館中,推出「蛇口專題展」,以時間為線、空間為界,梳理展示蛇口城市發展的變遷。同時,A館中,價值農場的靈感則來自香港隨處可見的屋頂農場。在高度城市化的香港,將屋頂空間作為「新場地」的想法,將會為後城市化時代注入新的活力。據悉,雙城雙年展自2005年由深圳發起,2007年起香港應邀加入,兩個城市共同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
亮點四:三十多家國際機構 九個國家與地區館參展 本屆展覽啟用國際國內雙策展團隊。據悉,雙城雙年展從第四屆開始,引入國際策展人,到這一屆完全是國際合作的團隊。目前,有多位國際策展人、總監,三十多家國際頂級博物館、設計院及藝術機構參展。 在B館,還包括英國、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美國、瑞典、義大利、比利時及澳門9個國家(地區)館,這些國家和地區以各自的視角對城市邊緣和城市問題進行了不同的解讀。
亮點五:綠道連接展館 走讀工業變遷 在A、B兩館間,有一條2公里的綠道。綠道四周是蛇口工業區自上世紀80年代起建立的廠房,沿線既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工業建築,也有21世紀最繁忙的物流園。觀眾經由慢行交通系統來回場館,可以通過沿途標示,走讀工業區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變遷,以及蛇口作為邊緣變革力量起點的滄桑。 據悉,這一綠道由展場所在地——南山區政府支援建設,也反映出企業、政府共同辦展的機制創新。
亮點六:開設UABB學堂 市民互動參與 展覽期間還有很多的市民互動參與的活動。其中,本屆展覽強力推出「UABB學堂」品牌,開展面向各年齡層、各背景的普通大眾的免費活動與課程,在展期兩個多月中不間斷舉行,通過持續的活動,讓展覽成為市民的大學堂。
此外,本屆展覽將針對公眾對建築的理解缺乏必要的專業引導,舉辦建築評論工作坊,由國內知名的建築評論家授課。同時,雙年展期間,還將推出多個親子活動、專場導覽活動讓更多觀眾以互動形式瞭解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