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前街的由來是由於這裡以前因清政府曾經在此設立的『關部行台』而得名。『關部行台』即是今天的海關,清代粵海關監督行署於清康熙二十七年 (1688 年 ) 設立於澳門。主管設監督,管理澳門對外貿易,下轄大馬頭口,娘媽閣口,南灣口,關閘口共四稅官,分管抽稅,稽察民夷登舉及探查外船出入和專司粵,閩二省停泊內港船隻出入,堵塞一切偷稅的漏洞。規定舶餉 296 萬兩白銀,進出口稅由華商運貨入內地或代置貨物時繳納。
在鴉片戰爭後,葡國兵頭亞馬留見清政府日漸弱勢,於清道光二十九年 (1849 年 ) 拒納舶餉,釘封行台,驅逐官員。關部行台遂廢。行台原址現在已經無跡可尋,不過既然有關前街,亦有關前後街,大家可以從這一前一後的街道名字作為線索,在現場推想一下惜日大概的所在地吧。
現在的關前街一帶已成為新開發的特色老街,這裡一帶仍保留有澳門的一些傳統產業,如神香、祭品、二手舊物和古董等;數十年來有不少遊客來這裡尋寶。
關前街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因為這裡的路既隱閉,但又四通八達,因此很容易迷路。在數十年前每當有警察追小偷逃到這裡,小偷便逃去無蹤,由於這裡四通八達而且又龍蛇混集,偷來的東西又便於出手等因素所至。不過近年政府從新打造特色街道,經過一翻整理,整體感覺煥然一新。